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孵化动态 >>园区新闻 >> 让人才成长为“人物”(转)
详细内容

让人才成长为“人物”(转)

3月初,一种“全景超声测壁仪”在宜昌高新区实现量产,这种仪器可以在最深300米的地下检测建筑物的灌注桩是否垂直,桩内最小直径是否达标。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促成这一研发成果实现量产的300万元资金来自宜昌高新区“三峡英才”工程计划。这项计划设立了1亿元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可为专家团队提供300——5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让人才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起跑阶段提供“源动力”
  据悉,过去日本企业拥有“全景超声测壁仪”技术的绝对“话语权”,虽然他们只能进行4个方向的探测,但检测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两年前,在三峡大学实验室,这项尖端技术成功升级。
  这项科研成果一经问世,便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国际领先的好技术如何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成了科研团队面临的难题。
  没有资产抵押,银行贷款难,市场竞争大,风投不喜欢,得不到资金支持,再好的项目也只能换来一纸证书。就在项目团队为创业资金、场地发愁时,一直关注研发动态的宜昌高新区主动上门,帮助研发团队组建了湖北六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三峡英才工程”实施办法》,公司创始人陈慈发博士获得300万元补助资金。
  加速阶段再添“助推剂”
  在美光硅谷科技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刚刚上市的磁补仪进行系统优化。这个像小冰箱一样的磁补仪主要用于癌症早期检测:只要抽一管血,放在仪器中对细胞进行测试,1个小时就能得到结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董事长邓亚光是留美博士、省“百人计划”专家,在宜昌高新区从事癌症早期检测研究,已经研发出第3代检测肿瘤标记物监测磁捕仪,产品已在市中心医院投入使用。美国专家称该产品自动化程度、检测灵敏度已经超过了美国同类产品。
  高新区还与市药监局、药检所联合为美光硅谷打造了一套全过程“私人定制”服务。“高新区的首席服务官,更像我们的服务员,帮我解决了很多困难,促进了产品的产业化进程。”邓亚光说。
  近年来,该区依托企业建立了一批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全区汇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0家以上,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多层次创新网络。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受益。
  为协调解决人才创新、创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高新区还实施了“高层次人才首席服务官”制度,安排领导班子成员与高层次人才“结对子”。建设“高新双创·招才引智”网络服务平台,面向全球引进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
  延伸政策链条打造聚才平台
  宜昌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吸引了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小额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等信贷融资产品,缓解高层次人才创业的融资困难。
  2015年6月,宜昌高新区发布“黄金十条”,对认定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等,开出十大优惠政策。同年9月,8家省市金融机构分别与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及辖区企业签订政银企合作协议,授信总额高达175亿元。去年7月,高新区再次出台推进“双创六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双创平台”。目前,高新区已建成或在建各类孵化器12家,总规划面积128万平方米,在孵高新技术项目1000多项。
  宜昌高新区对人才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远不止这些,还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宜昌高新区专利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联合创投、基金、担保、小贷等金融投资及服务机构20多家,累计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和小额贷款36.8亿元。
  在政策的激励下,宜昌高新区作为“人才洼地、技术高地”的特征更加凸显。目前,该区已聚集“千人计划”专家6人、“百人计划”专家9人,人才规模达到11万人,保有量居全市前列。核心区规上企业达132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新增市场主体两万多家。本报通讯员周正元陈晓君

站群导航
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5052816
地址:宜昌高新区发展大道57-5号 联系方式:0717-6311136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717-6311136
0717-6906128
- 熊部长
- 朱主任
- 王秀秀
seo seo